我国GDP“十五”年均增长9.5%,“十一五”年均增长11.2%,与此相适应我国煤炭产量分别增长11.28%、7.98%,由2000年的12.99亿吨达到2010年的32.35亿吨;煤炭消费分别增长10.60%、8.34%,由2000年的13.2亿吨达到2010年的31.80亿吨。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煤炭市场空间受挤压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非常笼统的产业概括,在我国一般指区别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主要是指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可燃冰等。开发新能源是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核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并投入巨资发展,谁在未来抢占了新能源至高点,谁就拥有了领先的战略优势。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增强我国能源可再生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还可促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碳排放压力。但是,不可否认,新能源的快速成长也相应挤压了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生存空间。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至少为2.9亿千瓦。到时,这些装机容量的每年的发电规模,约为7亿吨左右煤炭的发电量。
资源开发投资活跃,产能过剩日益显现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重点产煤地区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顿改造和关闭小煤矿,影响了部分产能的释放;许多大型矿井、特大型矿井正在建设之中,尚未形成实际产能;产能集中在晋陕蒙地区,受运输通道的制约,短期内难以将煤炭畅通地运送到华东、华南等重点消费地区。受这些因素制约,煤炭产能过剩问题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但下一步,随着新建大矿井投产,“大通道”建设畅通以及整顿改造关闭小煤矿工作结束后的产能释放,再加之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对煤炭需求的降低与进口煤炭量持续增加造成的冲击,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将会表现得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