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国煤炭产能共退出8000万吨左右,完成全年任务1.5亿吨的50%以上;
1-7月,全国煤炭产量19.8亿吨,同比增长3.4%;
截至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比2015年底减少2800多处;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了200处左右。
……
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关情况。
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如下:
第一,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严格执行了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和不达标煤矿全面退出。同时,适当提高了南方煤矿产能退出标准,按照严格执法关闭一批、实施产能置换退出一批、通过改造升级少量提升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置。
第二,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
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保障,要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去产能的同时,一定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坚持通过周例会、月通报等办法,积极推动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对依法处理到位、具备相关条件的煤矿项目,协调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依法建设和生产。
同时督促山西、陕西、内蒙古几个重点产煤省区增产增供,鼓励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机械化水平高的生产煤矿核增产能,持续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统筹做好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工作。
针对今年以来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异常天气频发等一些新情况,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强化运输协调保障、积极推动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和市场监管等措施,保障市场稳定供应,促进价格合理回归。
1-7月,全国煤炭产量19.8亿吨,同比增长3.4%;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1亿吨水平,比去年同期高出1300万吨,可用天数大概是18天。环渤海五港存煤处于高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煤价稳中趋降。
截止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比2015年底减少2800多处,下降大概50%,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了2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大幅提升。
目前煤炭行业虽然取得了去产能的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处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需要继续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努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推动产能出清、债务出清和“僵尸企业”出清。
第二,要坚持破立结合,先立后破的原则,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不断增强安全、清洁、高效、稳定的煤炭供给能力。
第三,要强化土地、环保、能耗、安全理念,不断提升煤炭行业法治化水平。
第四,要加快推进煤电联营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健全完善产能置换、中长期合同、应对煤价异常波动等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为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情况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特别是去产能深入推进和“僵尸企业”出清,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逐渐形成,供需结构更趋协调平衡。
一是深入推进结构性去产能,行业供求关系明显改善。
2018年,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积极有序推进。
1-7月,退出煤炭产能8000万吨左右,完成全年任务1.5亿吨的50%以上;
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3000万吨的80%以上.
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供求关系显著改善,企业效益持续向好。上半年,钢铁、煤炭、电力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分别增长93.4%、18.4%和28.1%。
二是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认真做好分类处置。
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处置力度,“僵尸企业”出清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级法院针对破产审判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幅增设了清算和破产审判庭,推动依法破产结案数量显著增长。
三是积极稳妥去杠杆,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据近期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已连续6个季度环比下降。
另外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市场化债转股稳步推进,从已经落地的云南锡业、中船重工等项目看,债转股降低了企业财务负担,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
大力培育新动能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势头不断增强。
新产业增速加快,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适应消费和产品升级的新产品增长较快。1-7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68.6%和21%。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批复建设集成电路等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重组整合加快推进,企业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煤炭行业为例,目前从事原煤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比2015年减少33.6%,户均产量提高8万吨左右,现代化煤矿的数量明显增多,智能化开采得到推广。
三是各领域补短板顺利推进。
2017年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突破14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重点工程全面启动,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全面实施,西成、渝桂等一批铁路重大项目建成运行。
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今年又推出一大批新举措,预计全年降成本1.1万亿以上。
一是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推出一系列支持创业创新和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减税措施;
取消或停征了一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会费。
二是多措并举降低要素成本。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人工、用能、物流成本,持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符合条件的地区进一步下调工伤保险费率;
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大力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精简中央定价港口收费项目,规范市场自主定价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
三是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商事制度明显简化,企业创设成本大幅降低;加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3.2%、6.1%和7.6%,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3:40.4:54.3,三产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持续在提升。
二是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1-7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8.6%,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低0.7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效益大幅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供求关系,推动工业产品价格合理回升。
企业效益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
下一步,将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打通去产能制度梗阻,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断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