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研究”课题组
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率低,浪费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开采仍以粗放式为主,浪费了宝贵的地下资源;深加工核心技术薄弱,导致煤炭加工深度不够;流通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环节薄弱,既浪费了开采出的煤炭资源,又加大了终端消费环节的节能减排成本;粗放式开采和利用还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此外,我国目前面临着非常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其中,煤炭产业负担的责任尤为艰巨,迫切需要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美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轨迹与我国最为相似。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已成为世界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措施包括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和示范项目计划,重点开发煤炭深加工环节核心技术;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在法规政策的引导下,由追求煤炭产量转变为提高煤炭品质;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促进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和美国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可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一是利用井工矿薄煤层开采技术,减少地下资源浪费;二是加大煤化工技术研发力度,推广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突破核心技术壁垒;三是发展数字化、精细化、专业化流通加工技术,提高终端消费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四是严格限定终端消费企业能耗标准,促进煤炭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高效利用;五是重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流通环节封闭作业,保护生态环境。 公立医院改革中。宜有效整合核应急医学资源。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随着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以及核技术的广泛利用,放射源和放射线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疗等各方面,我国的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核事故卫生应急面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的新特点。因此,借鉴主要国家核事故应急卫生体系的经验,汲取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系统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核应急医学资源的条块分割、整合不足,卫生部门与核工业系统之间的核应急医学资源存在体制性分割,给核工业系统内的核应急医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核工业系统的医疗机构带来严峻的挑战。
建议在坚持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的前提下,着力理顺核工业系统医院管理体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核工业系统医院纳入各级公立医院体系,实现核工业系统与卫生部门间核应急医学资源的整合,既充分保障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体系的有序运转,又积极促进公共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提升。一是建立由卫生部统一领导、高效协调的国家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体系;二是按照应急能力建设与日常医疗相结合的原则,将核工业系统核应急医学资源纳入国家或地方公立医院体系;三是坚持分类管理、分步推进原则,积极稳妥推动核工业系统医院体制转变。